最新行业动态、最新研究资讯

首页 > 行业动态 > 最新动态 > 文章详情

李乐园等iMeta:宏蛋白质组学方法助力菌群研究(综述)

时间:2025-05-09 来源:热心肠日报 作者:热心肠小伙伴们 浏览次数:860

iMeta 

[IF:23.8]


The microbiologist's guide to metaproteomics

主要作者: Tim Van Den Bossche李乐园
Review10.1002/imt2.700312025-05-06
核心话题:本文由Metaproteomics Initiative撰写,系统介绍宏蛋白质组学技术的核心原理、实验设计、样本处理、质谱技术及分析流程,整合多组学工具研究微生物生态功能。
应用场景:宏蛋白质组学应用于海洋微生物活动监测、生物燃料优化及疾病标志物识别,例如通过锌响应蛋白追踪海洋污染,解析瘤胃微生物功能冗余提升饲料效率,以及发现炎症性肠病(IBD)的新型蛋白质生物标志物。
实验设计原则:强调实验设计需匹配科学问题,分为单样本描述、条件对比及纵向分析三类,通过动态排除和数据库构建优化蛋白质鉴定,需结合样本预处理(如冻存或化学固定)与质谱技术(如液相色谱-质谱联用)。
数据采集技术:采用数据依赖采集(DDA)与数据独立采集(DIA)两种质谱模式,DDA侧重高丰度蛋白检测,DIA提升覆盖率与重现性,但需依赖谱图库或预测算法处理复杂微生物组数据。
数据库构建策略:推荐使用公共库(如UniProt)、参考目录或基于样本的宏组学数据库(meta-omics),后者虽成本高但特异性最佳,需结合基因组测序与功能注释提升蛋白质鉴定准确性。
数据分析工具:采用Unipept、MetaLab等软件进行分类和功能注释,通过统计方法(如PCA、PLS-DA)解析微生物群落动态,强调跨组学整合以揭示生态互作与代谢路径。
倡议与标准化:Metaproteomics Initiative推动方法标准化与多实验室协作,通过CAMPI项目评估工作流程,促进开放数据共享与FAIR原则,加速微生物功能研究进展。

AI解读仅供参考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中国益生菌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版权声明

1.本站部分转载的文章非原创,其版权和文责属于原作者。2.本网所有转载文章、链接及图片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对可以提供充分证据的侵权信息,bio149将在确认后12小时内删除。3.欢迎用户投递原创文章至86371366@qq.com,经审核后发布到首页,其版权和文责属于投递者。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