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行业动态、最新研究资讯

首页 > 行业动态 > 最新动态 > 文章详情

XBB.1.16毒株来势汹汹,专家:不必恐慌也别掉以轻心

时间:2023-04-27 来源:科拓生物 作者:科拓生物 浏览次数:1238

XBB.1.16来势汹汹  不必恐慌也别掉以轻心


正值“雨频霜断气清和,柳绿茶香燕弄梭”…….春色正当时,人间四月天,谷雨时节-有凉风,寒已消;有温度,热未至……又逢五一小长假之际,但新冠病毒变异株大角星-XBB.1.16来势汹汹,成为了不少人关注的焦点,新冠大流行继续演变着,高度传染性的“Arcturus” 变种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Arcturus变种,也被称为XBB.1.16,是一种奥密克戎次级变种根据全球各国报道,XBB.1.16已经在印度、新加坡、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29个国家出现,且XBB.1.16感染病例都出现了快速增长趋势。该病毒目前占据了美国中南部地区新冠病例的21%以上,并导致印度新增新冠病例重回过去8个月新高,或成为全球下一个主要变种病毒。该毒株在中国已出现确诊病例。


XBB.1.16特别引人关注的是一种新的新冠症状 - 结膜炎,通常伴有瘙痒感。这种新症状可能会特别容易引起混淆,因为它与过敏季节重叠。在像印度这样病例增加的国家,瘙痒或“粘稠”的眼睛最常见于儿童。然而,专家表示,与早期新冠毒株相比,这种变种似乎没有引起更严重的疾病。


新冠变种XBB.1.16有何特点?流行情况如何?是否会引发结膜炎?要准备眼药水吗?……


针对这些公众关切的问题,专家给出解答!


新冠变种XBB.1.16已进入我国!这是肯定的!


不少网友在社交媒体分享自己“二次感染”抗原检测阳性的经历,甚至有网友自述全家都经历了“二阳”。更多的是,此前没感染新冠病毒的人群也出现了首次感染。


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上海)主任、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在4月20日感染免疫高峰论坛(2023年度)上也表示,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包括,日本、新加坡、美国、英国等)均出现了两波新冠疫情。二次感染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在第一波疫情中感染过的人免疫力逐渐衰减,二是在第一波疫情中未感染的人在第二波疫情中被感染。根据监测数据,目前中国很多新冠感染者的情况都是后者。


界面新闻对比中国疾控中心公布全国新冠病毒感染疫情数据,从整体数据上来看,相较于去年12月22日高峰694万相比,我国新冠病毒感染病例呈下降趋势,且处于低谷。


01.关于XBB.1.16


XBB.1.16被称为Arcturus,别名“大角星”,是BA.2.10.1和BA.2.75的重组或杂交变体,它们都属于奥密克戎变种BA.2的后代,是新冠病毒奥密克戎变种的亚型 ,属于XBB家族。


3月底,WHO新冠技术负责人玛丽亚·范·科克霍夫博士公开表示XBB.1.16在刺突蛋白中有一个额外突变,使传染性提高,并有致病性提高的可能性,即具有强免疫逃逸能力;东京大学一项研究则表明,XBB.1.16的传播效率比XBB.1和XBB.1.5毒株高约1.17至1.27倍。因此,各国专家提醒老年人群、患有基础疾病及合并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人群提高警惕。


面对二次感染,需关注脆弱人群?


首先:出现流感样症状应及时就诊


未雨绸缪,防患未然。现阶段针对不同目标人群还应补齐免疫水平差距,进一步降低重症和死亡风险。


具体的目标人群主要覆盖:未感染且未完成既定免疫程序的人群;3-17岁未感染,且未完成基础免疫的人群;18岁以上未感染,且未完成第一剂次加强免疫的人群,以及18岁以上未感染,且尚未完成第二剂次加强免疫接种的人群。此外,已感染但未完成基础免疫的人群,也应及时补齐接种。

其次:面对二次感染,仍然需要关注重点人群。


丹麦的一项纳入了7000人的研究对二次感染进行了分析,发现奥密克戎(Omicron)非常容易导致二次感染,其它毒株则不太容易导致二次感染。女性、年轻人、医务工作者更加容易二次感染。


张文宏提醒,国际和国内的数据均显示,在第一波新冠疫情中未感染的人在第二波感染来临时感染的风险较高。而对于二次感染,大约60岁及以上的人和未接种疫苗的人感染风险较高。


最后:眼睛感染了新冠变异病毒XBB.1.16,会怎样?


变异病毒株一旦侵袭眼睛结膜,可单眼先发病,也可双眼同时发病,症状轻的只累及眼睛结膜,不累及角膜,不影响视力。症状严重的刺激症状重,变异病毒株会累及角膜,造成角膜表层的脱落、变性,角膜基质层病理性改变,临床表现结膜充血、异物感、流泪、畏光,以及分泌物增多,从而影响视力。

    

眼睛感染了新冠变异病毒XBB.1.16,该怎么做?


患者一旦发现眼睛红、分泌物增多等不适,建议及时去医院就诊,医生会进行全面的检查,除了核酸检测新冠是否阳性外,还会进一步全面检查眼部情况,其中包括视力测试、裂隙灯检查角膜及眼前节情况、眼底检查等。


疫情第二波的日常防护建议:


1.家庭常备药,可以参照去年的清单;

2.已经打过三针且阳过的,可以6个月后考虑再次接种;

3.勤洗手;

4.最好还是戴上口罩;

5.五一出行别太累,劳累的话增加感染几率;

6.如果发现自己有发烧、疲劳等可能感染的症状,别硬撑着,多休息,多睡觉;

7.二类人及时打疫苗;

  • 如果你家里有老人、慢病患者等新冠高危人群,可以带他们在感染 6个月以后再次接种疫苗,二价苗和一价苗都可以;

  • 没有完成疫苗全程接种的人,无论是否阳过,都要补种疫苗。

8.肠道菌群的平衡,建立牢固的免疫屏障


02.微生态平衡在防治新型冠状病毒  中起到的重要作用!


李兰娟院士的“四抗二平衡”曾在H7N9治疗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在这次的新冠状病毒感染重症病人的抢救中也是非常有用的。


“四抗”


第一是抗病毒治疗,抗病毒要早。第二是抗休克治疗,对于已经是重症的病例要抗休克。第三是抗低氧血症以及多器官功能衰竭第四是抗继发感染,在这里要提醒不要滥用抗生素。新型冠状病毒这个病的感染起初不需要用抗生素,这是无效的,但是后期会出现继发感染,要针对性地使用抗生素。


“二平衡”


第一个平衡是维持水电解质酸碱的平衡,要维持患者的生命体征。第二个是微生态的平衡。人体肠道内有一公斤的细菌,对人体有非常重要的生理功能。


当人体呼吸道出现缺氧的情况,肠道的细菌也会出现缺氧,导致微生态紊乱,一旦肠道微生态出现紊乱,容易出现细菌群移位导致继发感染,因此有些病人不是死于疾病的感染而是死于继发细菌感染,因此要及早应对,用肠道微生态平衡减少继发感染。


认知肠道微生物贡献


近年来肠道微生物组学的快速发展,使我们认识到肠道微生物与机体的平衡和稳态密切相关,肠道菌群的结构、功能的变化会通过各种信号通路,如肠肝轴、肠脑轴等,影响机体的健康和稳态平衡。


什么是微生态?


从微观角度看,微生物与人形成了一个超级生物系统,或超级生物体,即微生态。


人体内生活着1000-2000克微生物,大部分是细菌,这些细菌90%生活在人的肠道内,尽管有人质疑人体微生物的数量,但基本能肯定的是,人体是靠2.5万个个人基因加上300多万个微生物基因共同组成了一个丰富而活跃的微生态系统和代谢场所,因此,这些伴随人类生存的微生物的基因组也被称为人类后天获得的“第二个基因组”,人如果没有微生物,就无法呼吸、无法消化、无法运动、无法生存。


人体肠道内有约1600种菌群,它们与生命健康息息相关,可分为有益菌、中性菌、有害菌三类,其中,中性菌在抗生素等因素引发体内环境异常后,会“黑化”成有害菌。有害菌和中性菌能引发胃肠功能障碍性疾病,包括腹胀、便秘等功能性疾病,肠炎、细菌性腹泻及新冠病毒等感染性疾病,以及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等免疫性疾病。


感染新冠病毒后,一部分人会腹泻,显示病毒有能力攻击肠道,引发肠道菌群紊乱。由此可见,食用益生菌在疫情期间有助于保护肠道健康,可以增强人体免疫力,避免出现腹泻、便秘等机能性肠道紊乱。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诊疗方案(试行第十版)》针对重型、危重型营养支持治疗提出:可使用肠道微生态调节剂,维持肠道微生态平衡,预防继发细菌感染。


这也提示我们:使用肠道微生态调节剂是“疫情感染”后的一种新型的营养支持方式。


03.益生菌与免疫系统


益生菌在肠道中能够起到很多有益的作用,它们可以维护肠道的正常生态平衡,抑制有害菌的生长和繁殖,从而保持肠道的健康,此外,益生菌还能够刺激免疫系统的反应,增强人体免疫力。


益生菌可以通过以下方式促进免疫力:


益生菌可以提高免疫细胞的数量和活性,免疫系统中的免疫细胞是保护人体免受病毒和细菌感染的重要组成部分。


益生菌可以刺激免疫细胞的增殖和活性,从而提高免疫细胞的数量和作用效果。益生菌可以抑制有害菌和病原菌的生长,降低它们在肠道中的数量。这些有害菌可能会对人体健康产生负面影响,例如引起感染和炎症等,因此抑制它们的生长对于维持肠道健康和增强免疫力至关重要。


益生菌可以减轻炎症反应,降低炎症对人体的损伤,炎症反应是免疫系统的一种反应,但是过度的炎症反应可能会损伤人体组织和器官。益生菌可以通过降低炎症反应的程度来保护人体组织和器官,从而增强人体免疫力。


总之,益生菌是促进肠道健康的重要因素,同时也与免疫力的增强密切相关,通过补充益生菌来有效提高免疫力,保持身体健康。


接下来给大家介绍几款优质的益生菌


临床试验


干酪乳杆菌LCZ体外免疫调节作用


RAW264.7巨噬细胞与益生菌LCZ进行共培养、分为活菌组和灭活组,共培养持续24小时。


研究发现,活的LCZ促进了一氧化氮(NO)、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IL-6)和干扰素(IFN-β)产生,增强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的转录,而热灭活LCZ的免疫刺激作用显著衰减。活的LCZ促进TLR2 mRNA转录,抑制聚肌胞苷酸Poly(I:C)刺激的NO、iNOS、NF-α和IFN-β表达,增强干扰素调节因子(IRF-3)活性,灭活LCZ增强TLR2、TLR3、TLR4和TLR9的转录。


研究表明,活的和热灭活干酪乳杆菌Zhang可通过增强促炎性细胞因子的表达和Toll样受体的转录来改善巨噬细胞的先天免疫,具有作为抗病毒感染佐剂的潜力。



乳双歧杆菌 Probio-M8可以提高免疫抑制大鼠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免疫应答能力


乳双歧杆菌Probio-M8持续干预6天后发现,可以提高免疫抑制模型大鼠的淋巴细胞百分比、T淋巴细胞转化增殖能力和提高血清免疫球蛋白 A(IgA)、免疫球蛋白G(IgG)、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6(IL-6)、干扰素 γ(INF-γ)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改善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及固有免疫应答调控,提高模型大鼠的免疫功能。


研究表明,乳双歧杆菌Probio-M8可以提高免疫抑制模型大鼠的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免疫应答调控能力,具有免疫调节作用。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中国益生菌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版权声明

1.本站部分转载的文章非原创,其版权和文责属于原作者。2.本网所有转载文章、链接及图片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对可以提供充分证据的侵权信息,bio149将在确认后12小时内删除。3.欢迎用户投递原创文章至86371366@qq.com,经审核后发布到首页,其版权和文责属于投递者。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