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株乳酸菌的强国梦
时间:2025-03-26 来源:奔腾融媒 作者:王雪莲 刘双梅 浏览次数:1393【编者的话】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实现内蒙古自治区高质量发展,关键在于人才。近年来内蒙古自治区党委政府持续抓好人才工程建设,推出“英才兴蒙”工程,为自治区落实“五大任务”,实施“六个工程”、开展“六个行动”强劲赋能。
内蒙古广播电视台“英才兴蒙”融媒体系列节目通过多种形式向广大观众、网友们介绍来自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工业、人工智能、新能源、生态建设、北疆文化等行业的高端专家学者,展现他们弘扬蒙古马精神和“三北”精神,扎根热土、建功立业,为打造祖国亮丽北疆,振兴内蒙古所付出的不懈努力和取得的骄人业绩。
今天为大家介绍的是内蒙古农业大学张和平教授,35年来,他带领科研团队致力于乳业“芯片”研究,寻找内蒙古“奶罐”飘香的奥秘,一起来看小小乳酸菌如何撑起强国梦。
在广袤的草原深处,在雪山脚下的牧户,珍藏着大自然珍贵的馈赠——优质的乳酸菌菌株。它们栖息于自然发酵的乳制品中,默默守护着人类的健康。35年来,内蒙古农业大学张和平教授和他的科研团队一直致力于乳酸菌的研究,奔赴在寻菌、探菌、用菌之路上…..。
《一株乳酸菌的强国梦》
【解说】天刚微微亮,在内蒙古锡林郭勒盟乌珠穆沁草原深处的一户牧民家,内蒙古农业大学张和平教授和他的科研团队,又开始了新一天的工作,采集用传统手法自然发酵的酸马奶样本。为了这次研究,他足足跑了上千公里的路程。对于乳酸菌的研发来说,越是人迹罕至的牧区,在传统发酵的酸奶中提取的乳酸菌品质也越好。
锡林郭勒大草原是张和平教授研究乳酸菌的“福地”。二十多年前,以他的名字命名的明星菌株——干酪乳杆菌Zhang就是在这里提取出来的。后来,张和平团队又在锡盟243株乳酸菌中筛选出了我国第1株完成全基因组测序的益生菌,标志着我国益生菌的研究进入了基因组时代,进入世界先进行列。
从内蒙古草原到新疆天山脚下,从云南雪山之巅到世界屋脊青藏高原,从阿拉善养驼牧户到甘南的牦牛人家,20多年来,张和平的“寻菌”之旅不仅遍及中国牧区,还远赴26个国家和地区,采集了6400多份自然发酵乳制品样本,分离保藏了5万多株乳酸菌,认证了38000多株菌种,建成了中国最大的乳酸菌菌种种质资源库和基因组数据库。
【同期声】内蒙古农业大学乳品生物技术与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 张和平
正是因为我们掌握了自主技术和产品,才能在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
【解说】经过数十载的不懈奋斗,我国大型企业发酵乳制品菌种几乎全部依赖进口的历史一去不复返了,中国乳酸菌产业实现了从0到1的创新突破。张和平凭借自主创立的优良菌株筛选技术和评价体系,采集筛选出干酪乳杆菌Zhang、乳双歧杆菌V9、植物乳杆菌P-8等多个我国原创自有益生菌菌株,成功打破国外企业在这一领域的垄断,并且形成了产业化,应用到蒙牛、新希望等乳品企业以及健康医疗、畜牧养殖等行业。
【同期声】内蒙古农业大学乳品生物技术与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 张和平
我们利用基因组数据,建成了全球最大的基因组数据库,建立了一套人工智能筛选乳酸菌平台。特别是去年,我们实验室与内蒙古科拓生物合作,成功转化了五株菌,五株菌(交易金额)两千万元,这是(内蒙古)自治区高校有史以来最大的一笔知识产权交易。
【解说】小小的菌株,从实验室走向产业,从国内走向国际,成为乳业发展的“芯片”,成为内蒙古“奶罐”飘香的密码,科技强国路上的一个生动缩影。
【同期声】内蒙古农业大学乳品生物技术与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 张和平
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要想做成一件事,必须持之以恒。(我们)继续在科研道路上持续不断地深入下去。
撰稿:王雪莲 刘双梅
编导:王雪莲 刘双梅 吕春波
摄像:吕春波
监制:王雪莲
协助制作:内蒙古农业大学乳品生物技术与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张和平团队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中国益生菌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版权声明
1.本站部分转载的文章非原创,其版权和文责属于原作者。2.本网所有转载文章、链接及图片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对可以提供充分证据的侵权信息,bio149将在确认后12小时内删除。3.欢迎用户投递原创文章至86371366@qq.com,经审核后发布到首页,其版权和文责属于投递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