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孕和哺乳期间补充益生菌对母婴健康有什么好处?
时间:2024-06-11 来源:菌情观察室 作者:菌情观察室 浏览次数:1173孕妇健康对生长中的胎儿的健康至关重要。生命的前1000天是健康干预的一个关键窗口期,即从怀孕到出生后2年,可以通过健康营养、运动和膳食补充剂等干预措施,阻止对婴儿健康的负面影响。从怀孕前到哺乳期结束,孕产妇补充益生菌可对母婴健康产生重要影响,比如胃肠道疾病、乳腺炎、泌尿生殖系统感染、代谢紊乱,婴儿过敏以及产妇心理健康等等。
保护阴道菌群健康
使用乳酸菌来治疗和预防阴道感染的想法并不新鲜,早在20世纪80年代早期,随着阴道菌群的发现就已经出现了。一些临床前和临床研究评估了益生菌对阴道健康的预防和治疗潜力,但到目前为止,大多是在阴道细菌或病毒(比如HPV)感染的健康女性或非孕妇身上进行的。
众所周知,阴道感染与这一特定生态位中的菌群失调有关。在怀孕期间,阴道菌群失调被认为是母亲和新生儿的一个重要风险因素,它可能导致一些并发症,比如感染、早产、过敏、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婴儿肠绞痛、心脏代谢问题,甚至自闭症谱系障碍等等。因此,产前和产后平衡的阴道菌群和健康的母体阴道对婴儿健康至关重要。
阴道菌群是一个可持续的生态系统,在预防非孕妇和孕妇的阴道感染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人们早就知道,健康女性的阴道菌群,包括未怀孕女性和怀孕女性,都是以乳酸杆菌为主,乳酸杆菌的数量减少可能导致感染的发生和怀孕期间的严重并发症。正常情况下,在怀孕期间,相比其它细菌,阴道菌群中乳酸杆菌的丰度会增加。这是因为雌激素水平的增加,促进了阴道上皮细胞的糖原沉积,从而增加阴道菌群的增殖,特别是乳酸杆菌。因此,女性在怀孕期间的阴道菌群甚至更加稳定,这一切都是为了保护阴道免受感染,以更好地保护胎儿。
阴道菌群可以分为五种不同的群落类型(CST),其中CST I型、CST II型、CST III型和CST V型分别以卷曲乳杆菌、格氏乳杆菌、惰性乳杆菌和詹氏乳杆菌为主,另外CST IV型不以乳酸杆菌为主,以多种厌氧菌为主。在健康孕妇中,以卷曲乳杆菌和惰性乳杆菌占优势的CST I型和CST III型最为常见。
此外,一项在波兰健康孕妇中的研究发现,阴道乳杆菌、詹氏乳杆菌、卷曲乳杆菌和格氏乳杆菌在孕妇中的相对丰度高于非孕妇,其中卷曲乳杆菌在所有三个妊娠阶段都是优势物种,其次是格氏乳杆菌。第三个最具代表性的物种在妊娠早期和中期是鼠李糖乳杆菌,在妊娠晚期是约氏乳杆菌。
与早产高危孕妇的阴道菌群相比,无高危风险的孕妇阴道菌群中卷曲乳杆菌和格氏乳杆菌最为丰富。同样,印度女性中的一项研究发现,早产孕妇的阴道样本中惰性乳杆菌、巨型球菌、阴道加德纳氏菌和需血斯尼思氏梭杆菌的丰度较高,而足月分娩的孕妇阴道中格氏乳杆菌和卷曲乳杆菌占优势。因此,卷曲乳杆菌和格氏乳杆菌在降低早产风险方面可能具有保护作用。
根据足月分娩和早产孕妇阴道样本之间的差异,在所有三个妊娠阶段的的早产孕妇样本中,惰性乳杆菌的丰度都较高。以乳酸杆菌占优势的阴道菌群与健康的阴道微环境有关,而细菌性阴道病与阴道菌群失调有关。
用于维持或恢复阴道健康的益生菌有两种输送方式:口服或阴道局部应用。当益生菌以胶囊、片剂或粉末的形式被口服摄入时,它们应该从直肠迁移到阴道,在那里它们至少应该暂时定居在阴道上皮上。另一种可能性是使用阴道专用配方,比如药片、乳霜、凝胶、栓剂和阴道环等,将益生菌直接送入阴道。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口服摄入的乳酸杆菌可到达阴道并在那里定植。然而,最近对孕妇的研究表明,益生菌的定植能力并不乐观,这一方面可能是由于这些临床研究中所选择的菌株,即鼠李糖乳杆菌GR-1和罗伊氏乳杆菌RC-14,并不是健康孕妇阴道菌群中常见的物种,另一方面女性在怀孕期间的阴道菌群比较稳定,为了保护阴道免受感染,身体可能有某种机制不允许细菌随意定植。事实上,研究发现,孕妇口服鼠李糖乳杆菌GR-1和罗伊氏乳杆菌RC-14在两个月在阴道的定植能力要远低于非怀孕女性口服或阴道局部应用这些益生菌的定植能力。
目前对孕妇或非孕妇进行的临床研究较少,主要就是鼠李糖乳杆菌GR-1和罗伊氏乳杆菌RC-14联合使用,因为市场上大多数用于阴道健康的益生菌产品都含有它们。孕妇补充特定的益生菌菌株,无论是口服或直接送入阴道,对预防和/或治疗细菌性阴道病及相关结果具有一定的有益作用,包括早产、B群链球菌定植和胎膜早破。
治疗孕期细菌性阴道病
细菌性阴道病是一种常见的阴道疾病,与阴道菌群失调有关。细菌性阴道病的特点是乳酸杆菌负荷减少,而其它兼性厌氧菌和厌氧菌的负荷和多样性增加。细菌性阴道病常与阴道炎症有关。细菌性阴道病的主要负面影响包括感染艾滋病毒等性传播感染的风险增加,孕期细菌性阴道病会增加泌尿生殖系统感染和流产绒毛膜羊膜炎的风险以及不良妊娠结局,比如胎膜早破。
正常阴道菌群以高比例的乳酸杆菌为特征,而细菌性阴道病的典型特征是乳酸杆菌减少,而致病性细菌较多。以惰性乳杆菌为主的阴道菌群通常意味着菌群失调,而罗伊氏乳杆菌、卷曲乳杆菌和詹氏乳杆菌的丰度下降常与持续性细菌性阴道病和生殖器炎症有关。然而,惰性乳杆菌的存在和丰度并不被认为是细菌性阴道病的标记,因为该物种也存在于健康的阴道中。
同样在孕期细菌性阴道病中,乳酸杆菌也较少。印度的一项研究发现,健康孕妇阴道菌群中,以卷曲乳杆菌最多,其次是惰性乳杆菌、詹氏乳杆菌和瑞士乳杆菌。惰性乳杆菌在健康女性、细菌性阴道病女性和处于中间状态的女性中普遍存在,随着阴道菌群向中间状态的菌群和细菌性阴道病菌群的转变,卷曲乳杆菌、詹氏乳杆菌和瑞士乳杆菌显著减少。因此,单独使用卷曲乳杆菌或者与詹氏乳杆菌和瑞士乳杆菌联合使用,可能具有良好的预防和治疗细菌性阴道病的益生菌潜力。
有症状的细菌性阴道病通常通过口服或阴道局部应用抗生素治疗,比如甲硝唑、克林霉素或替硝唑。但是,众所周知,抗生素治疗可能导致细菌性阴道病复发,导致抗生素耐药性的发生,并可能对阴道乳酸杆菌群产生负面影响,因此需要替代治疗,特别是对于孕妇来说。益生菌可能对细菌性阴道病的治疗具有积极的作用。
对非孕妇进行的两项荟萃分析显示,益生菌治疗阴道感染的短期效果显著,可能提高细菌性阴道病的治愈率。然而,这些研究仅在非孕妇中进行,使用的益生菌多样,应用途径也多样(包括口服,发酵牛奶和阴道应用),对孕妇的研究还比较少。
预防胎膜早破和早产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阴道菌群的改变可能与胎膜早破、早产、各种不良的母婴健康结果有关。早产儿经历不良新生儿结局的风险通常会增加。由于阴道菌群失调与乳酸杆菌的丰度和物种多样性的降低有关,益生菌在恢复阴道菌群从而预防这些负面结果方面具有巨大的潜力。
胎膜早破是近三分之一的早产的常见原因。感染似乎在该并发症的病因学中起着重要作用。严重的围产期并发症的风险,比如绒毛膜羊膜炎、脐带压迫、胎盘早剥、新生儿败血症、呼吸窘迫综合征、脑室出血甚至新生儿死亡,在胎膜早破后也会增加。
对孕妇的观察性研究表明,妊娠晚期的阴道感染和/或阴道菌群的改变往往与胎膜早破有关。胎膜早破风险增加的标准治疗方法是抗生素和皮质类固醇激素治疗,并计划在怀孕37周时分娩。由于抗生素治疗的负面影响,比如有益的阴道微生物的破坏和抗生素耐药性的发生,有人提出使用益生菌作为辅助治疗手段,并且已经在临床研究中进行了检验。
2017年,希腊的一项研究中,诊断有胎膜早破风险的孕妇,给予阴道益生菌胶囊(鼠李糖乳杆菌DSM14870和格氏乳杆菌DSM14869),同时接受标准的静脉/口服抗生素治疗,而对照组在同一时期只接受抗生素治疗。结果显示,益生菌对患有胎膜早破的孕妇有明显的好处,平均出生胎龄和出生体重都明显更高,此外,新生儿进入重症监护病房或特殊监护病房的机会较低,总住院时间较短,给氧和机械通气需求较低,给氧时间较短,也就是说阴道益生菌作为抗生素治疗的辅助,可以改善胎膜早破孕妇的围产期和新生儿结局。
同样,土耳其的一项研究让胎膜早破孕妇使用含鼠李糖乳杆菌的阴道益生菌胶囊,同时接受静脉和口服氨苄青霉素治疗,结果发现鼠李糖乳杆菌可延长妊娠期,使新生儿出生后五分钟内的APGAR评分提高(即肤色、心率、对刺激的反应、肌张力和呼吸五项体征),使出生体重增加。
许多临床研究也评估了益生菌降低早产(妊娠37周前出生)风险和其它不良妊娠结局方面的有效性。2018年的一项研究对针对这一问题的随机对照试验进行了系统性综述和荟萃分析,参与者有健康孕妇、B群链球菌阳性孕妇、妊娠糖尿病孕妇、肥胖孕妇、胎儿有特应性疾病或过敏风险的孕妇以及患有细菌性阴道病的孕妇。结果发现,没有证据表明益生菌可以降低34周前或37周前早产的风险或其它不良妊娠结局。挪威的一项对健康孕妇进行的前瞻性观察队列研究发现,在妊娠早期食用益生菌牛奶与降低早产风险显著相关,然而在妊娠后期食用益生菌牛奶没有观察到类似的结果。
减少B群链球菌的定植
妊娠期B群链球菌阴道/直肠定植与新生儿早发性B群链球菌病有关,这是出生后头几天新生儿发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孕妇如果感染B群链球菌,在分娩期间可能转移给新生儿,导致新生儿肺炎、败血症和脑膜炎。
在欧洲、美国和其它国家,产时预防性静脉注射抗生素是对抗阴道B群链球菌定植和预防新生儿感染的常见策略。由于产时使用抗生素可能促进微生物群落中抗生素耐药性的发生以及对婴儿早期微生物群落发展产生负面影响,因此需要替代策略。
妊娠35-37周时B群链球菌检测阳性的孕妇,睡前口服鼠李糖乳杆菌GR-1和罗伊氏乳杆菌RC-14,直到分娩,结果发现,口服益生菌可以减少孕妇B群链球菌的定植。一项随机双盲对照试点研究发现,孕妇从妊娠23-25周到35-37周之间口服鼠李糖乳杆菌GR-1和罗伊氏乳杆菌RC-14,为期12周,结果发现阴道/直肠B群链球菌定植率与对照组没有显著差异。如果只让B群链球菌阳性的孕妇参与其中,研究应该会更有意义。
我们还需要更大规模、标准化、对照和多中心的研究来获得关于益生菌在孕妇中的有效性的确凿证据。
预防婴儿过敏
过敏是一种非常异质性的疾病,可能表现在很多方面,比如哮喘、特应性皮炎、特应性鼻炎、食物过敏和嗜酸细胞性食管炎等等。这些异常的免疫反应可能由一系列因素引起,比如暴露于空气污染、炎症、感染、特定菌群的改变和遗传易感性。过敏的标志是Th1和Th2辅助性T细胞的失衡。在健康新生儿中,免疫反应向Th2倾斜,然后在早期逐渐转向Th1。在特应性过敏儿童中,免疫反应仍偏向于Th2,而Th1型免疫反应不足。
免疫系统的发育在妊娠期就已经开始了,多种因素会影响新生儿免疫的发育。适当的免疫发育的最重要的驱动因素是适当的上皮屏障活性、微生物暴露和菌群的建立。近年来,人们提出了一些理论试图解释过敏发生率的增加,比如“微生物接触假说”和“双重过敏原暴露假说”。
“微生物接触假说”认为,儿童时期有限地接触病毒或细菌病原体会导致免疫反应向Th2倾斜,这可能导致过敏性疾病的发生。“双重过敏原暴露假说”认为,决定免疫系统是产生过敏还是耐受性取决于在生命第一年初次接触过敏原是通过皮肤还是通过肠道发生。
需要指出的是,微生物群落似乎在这两种理论中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因为婴儿的菌群发育受到环境因素的严重影响,而且在新生儿的充分发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新生儿的微生物定植与它所接触的细菌密切相关,同时上皮屏障的功能异常往往是特定上皮细胞表面菌群失调的结果或原因。
目前还没有发现有效的治疗过敏的方法,避免过敏原似乎是唯一的解决方案,但这并不总是可能的。然而,目前正在研究许多初级预防策略,比如早期过敏原暴露、母乳喂养、微生物暴露、维生素D和紫外线、免疫治疗和益生菌等等。产前和哺乳期的益生菌干预可能是一种可能的预防方法。
事实上,来自挪威的大规模观察性、回顾性队列研究评估了益生菌发酵乳对40614名儿童过敏性疾病的保护作用。母亲在怀孕期间食用益生菌发酵乳与婴儿6月龄时发生特应性湿疹和18-36月龄期间发生鼻结膜炎的相对风险略微降低相关。值得注意的是,孕妇和6个月后的婴儿食用益生菌发酵乳制品,可以导致鼻结膜炎的发病率显著降低。
此外,一些对照临床试验评估了益生菌对婴儿过敏的预防作用。一项研究对孕妇、哺乳期母亲和婴儿使用益生菌预防儿童特应性皮炎的研究进行了荟萃分析。综合所有补充益生菌的孕妇和哺乳期母亲的研究发现,母亲在怀孕和哺乳期间补充益生菌,其孩子在随访中患特应性皮炎的风险减少28%。益生菌在高危人群和正常人群中均有效,但在高危人群中更有效。此外,复合益生菌似乎比单一菌株更有效。
益生菌对孕妇和哺乳期母亲的有益作用机制仍难以捉摸。许多体外、动物和人类临床研究试图阐明益生菌预防和缓解过敏的可能机制。总的来说,益生菌对免疫系统的有益影响可以通过模式识别受体(比如TLR-2)、Th1/Th2细胞因子反应的协调、Th17抑制、耐受性树突状细胞的诱导、分泌型IgA的诱导以及益生菌代谢物(比如短链脂肪酸)和多胺来介导。此外,补充益生菌也可以改变母乳中的免疫成分。
管理胃肠道疾病
益生菌对治疗肠道菌群失调相关的疾病很有效,比如抗生素相关性腹泻。此外,益生菌干预也可以作为调节母体菌群的安全策略,以恢复共生微生物群落,并对母亲、胎儿和婴儿健康提供有益作用。怀孕期间常见的胃肠道问题包括恶心、食管反流、呕吐、便秘以及便秘相关症状,比如痔疮。
预防孕期便秘
多达40%的女性在怀孕和哺乳期间可能出现便秘。根据罗马III标准,当25%的排便有以下两种或以上的症状且持续3个月,包括排便感到费力、排便时有肛门直肠梗阻和阻塞感、排便不尽感、需要协助排便以及每周排便不足3次,即可诊断为便秘。孕期便秘通常伴随着肠道菌群的特定变化,但是这种肠道菌群变化是导致便秘的原因还是便秘的结果,目前尚不清楚。
怀孕期间便秘的治疗包括多喝水,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以及使用增加大便体积的药物、粪便软化剂和泻药。但是,药物的副作用,比如腹痛和腹泻,限制了它们的使用,考虑到母亲和胎儿的安全,怀孕期间使用这些药物需要特别注意。科学证据表明,一些益生菌菌株有望缓解便秘。
荷兰的一项试点研究让20名怀孕12-34周的便秘孕妇补充复合益生菌(两歧双歧杆菌W23、乳双歧杆菌W52、长双歧杆菌W108、干酪乳杆菌W79、植物乳杆菌W62和鼠李糖乳杆菌W71),为期4周,结果发现肛肠梗阻的感觉、不完全排便的感觉、排便费力感、腹痛发作和反流发作显著减少,排便频率显著增加。
在一项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研究中,40名自然分娩的女性在产后6周被随机分配每天饮用一瓶干酪乳杆菌发酵乳或安慰剂。受试者填写了她们的排便习惯日记,包括排便次数、粪便硬度和痔疮发生率,并在研究期间回答了关于便秘相关症状和生活质量的调查问卷。与安慰剂组相比,益生菌组在便秘相关症状和生活质量满意度方面得分较好。同时,痔疮发生率也降低了,在益生菌组中,2-4名受试者在前三周出现痔疮,第4周人数减少,第5-6周大部分时间没有人患痔疮,而在安慰剂组中,平均有4名受试者从一开始就患有痔疮,直到第6周还没有明显的变化。但是,在粪便硬度和排便频率方面没有统计学上的显著影响。补充干酪乳杆菌发酵乳没有对受试者造成任何不良事件。因此,持续饮用干酪乳杆菌发酵乳可以缓解便秘相关症状,提供令人满意的排便习惯,并使产后妇女的痔疮早日康复。
在另一项随机对照试验中,60名便秘孕妇被随机分为两组,益生菌组每天饮用300 克富含嗜酸乳杆菌La-5和乳双歧杆菌Bb-12的酸奶,对照组接受普通酸奶,持续4周。在第4周结束时,益生菌酸奶组受试者的排便次数从基线时的2.1次增加到8.3次,而普通酸奶组受试者的排便次数从基线时的2.3次增加到8.1次。两组受试者的便秘症状,包括排便费力感、肛肠梗阻、需要协助排便、大便硬度、粪便颜色,均明显改善。此外,两组受试者排便量均显著增加,而益生菌酸奶组受试者的排便不完全感明显减少。因此,每天喝300克益生菌酸奶和普通酸奶可以改善怀孕期间的便秘症状。
由于便秘是一个多因素的问题,与肠道和中枢神经系统、肠腔环境和免疫系统直接相关,益生菌可能在改善便秘方面具有多种作用模式。有限数量的研究表明,益生菌可能:1)帮助调节神经系统使肠动力正常化;2)影响肠道菌群的组成和短链脂肪酸的产生;3)刺激粘蛋白的产生;4)调节黏膜免疫屏障,使炎症相关的肠动力障碍正常化。
预防婴儿肠绞痛
婴儿肠绞痛是另一种菌群失调相关的疾病,是母亲益生菌干预的一个潜在目标。肠绞痛是婴儿中常被报道的胃肠疾病,根据罗马IV标准,症状起始和停止时婴儿必须小于5月龄,在无明显诱因下忽然出现长时间的反复哭闹、烦躁或易激惹,监护人难以阻止和安抚,而且没有婴儿生长发育迟缓、发烧或疾病的迹象,即可诊断为婴儿肠绞痛。
人们提出了大量可能的因素,许多治疗方法被使用,包括饮食、药物和行为干预。婴儿肠道菌群失调可能在婴儿肠绞痛的发生中发挥重要作用,益生菌干预似乎是一种很有前途的治疗和预防策略。有对照临床试验评估了母亲在怀孕和哺乳期间补充益生菌对婴儿肠绞痛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的影响。
意大利的一项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试验中,66名孕妇在预产期前4周开始到分娩后4周随机补充益生菌(副干酪乳杆菌DSM 24733、植物乳杆菌DSM 24730、嗜酸乳杆菌DSM 24735、保加利亚乳杆菌DSM 24734、长双歧杆菌DSM 24736、短双歧杆菌DSM 24732和婴儿双歧杆菌DSM 24737)或安慰剂。孕妇补充益生菌对初乳中的白细胞借宿IL-6平均值、成熟母乳中IL-10和转化生长因子TGF-1的平均值有显著影响,新生儿粪便中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IgA)水平也较高。孕妇补充益生菌似乎也可以降低婴儿肠绞痛和反流的发生率。因此,孕期补充益生菌会影响母乳细胞因子模式和sIgA的产生,似乎可以改善婴儿胃肠道功能症状。
伊朗的一项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试验让孕妇在怀孕最后4周每天补充罗伊氏乳杆菌LR92 DSM26866,然后对新生儿进行了为期5个月的随访。结果发现,补充益生菌的孕妇所生的孩子不太可能发生肠绞痛,即使发生,也不那么严重。因此,孕妇在怀孕最后4周补充益生菌罗伊氏乳杆菌LR92 DSM 26866可以防止婴儿肠绞痛的发生并降低其严重程度。
母亲补充益生菌对婴儿绞痛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的有益作用机制尚不清楚。这些积极的作用可以通过改变母乳中的免疫参数,或通过将益生菌转移到婴儿肠道,直接影响婴儿的肠道菌群或婴儿的免疫系统。
预防孕期代谢性疾病
育龄女性的肥胖率在世界范围内不断增加,它会对各种妊娠结局产生负面影响,包括妊娠糖尿病的风险。妊娠糖尿病是怀孕期间发病或首次发现的任何程度的葡萄糖耐受不良。孕妇肥胖和妊娠糖尿病与孕产妇和新生儿不良结局独立相关。患有妊娠糖尿病的孕妇更容易发生其它妊娠并发症,包括子痫前期、早产和代谢综合征。
此外,妊娠糖尿病会增加巨大儿、新生儿低血糖和低钙血症的风险,也会增加日后发生儿童肥胖和代谢综合征的风险。研究表明,孕妇肥胖和糖尿病是儿童肥胖最有效的预测因素,肥胖和妊娠糖尿病孕妇生出高出生体重的孩子的风险分别高出1.73倍和2.19倍的风险。因此,对妊娠糖尿病、孕妇肥胖和孕前糖尿病的最佳管理有可能减少代谢性疾病的跨代影响。
系统性综述和荟萃分析显示,怀孕期间对肥胖和超重的生活方式干预可以限制怀孕体重增加,并具有明显降低妊娠糖尿病发生率的趋势。然而,关于怀孕期间生活方式干预的有效性仍存在许多研究差距。例如,英国的一项研究评估了一种基于健康饮食和增加身体活动的复杂行为干预的作用,并将其与英国的标准产前护理进行了比较。在接受干预的孕妇中,饮食模式有显著改善,体力活动也增加了,妊娠期总体重增加确实低于对照组。然而,对肥胖孕妇的干预并没有降低妊娠糖尿病或大于胎龄儿的发生率。
同样,在超重和肥胖的孕妇中,没有证据表明怀孕期间的饮食和/或生活方式干预会改变儿童早期肥胖的风险。此外,饮食和运动干预组合预防妊娠糖尿病的研究的系统性综述也得出结论,只有中等质量的证据表明这种生活方式干预的组合可以降低妊娠糖尿病的风险。显然,针对孕期肥胖妇女的饮食和身体活动的行为干预不足以预防包括妊娠期糖尿病在内的代谢紊乱或减少大于胎龄儿的发生率。
我们已经知道,肠道菌群不仅影响宿主的肠道稳态(包括消化和免疫系统),还会影响内分泌功能、新陈代谢和神经系统,在个体健康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越来越多的证据也强调了肠道菌群在体重管理中的作用。肥胖相关的肠道菌群会改变宿主的能量摄取、胰岛素敏感性、炎症和脂肪储存。此外,肠道微生物代谢物可以通过影响中枢神经系统来直接控制食欲,也可以通过改变肠道激素的分泌来间接控制食欲。
高脂饮食会改变肠道菌群组成,导致革兰氏阴性/革兰氏阳性细菌比例升高,从而导致血浆中脂多糖(LPS)的积累。革兰氏阴性细菌和脂多糖水平的升高与肠道上皮通透性的增加、低度炎症、胰岛素信号的衰减和葡萄糖耐受不良有关。
肠道菌群失调与妊娠晚期的炎症、肥胖以及胰岛素抵抗之间也存在直接联系。此外,肠道菌群丰富度的降低与胰岛素抵抗、促炎标志物和肥胖的增加有关。特别是,厚壁菌门/拟杆菌门比例的上升与低度炎症和从食物中获取能量的能力的增加有关。基于目前的证据,妊娠糖尿病女性的肠道菌群失调表现为微生物丰富度和多样性减少,厚壁菌门/拟杆菌门比例增加,革兰氏阴性细菌(比如副拟杆菌、普氏菌、嗜血杆菌和脱硫弧菌等)增加,具有健康促进作用的细菌相对数量减少,产短链脂肪酸的栖粪杆菌、瘤胃球菌、罗斯氏菌、粪球菌和阿克曼氏菌减少。这些变化大多与血糖升高有关。
考虑到母亲的肠道菌群在糖尿病和肥胖中发生了改变,而这两者又都与不良妊娠结局有关,因此通过在怀孕前和怀孕期间补充益生菌来调节肠道菌群可能成为预防不良妊娠结局的新策略。
确定益生菌在各种预防或治疗中的疗效的荟萃分析的结果很少有说服力,关于益生菌对代谢紊乱孕妇代谢结果的影响的研究也不例外。对涉及288名妊娠糖尿病孕妇的4项随机对照试验的评估发现,6-8周的益生菌干预并没有显著改善空腹血糖或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虽然不显著,但荟萃分析显示,与安慰剂组相比,空腹血糖降低了0.13 mmol/L。此外,补充益生菌可显著降低胰岛素抵抗。因此,益生菌在妊娠糖尿病女性的血糖调节方面具有潜在作用。
2018年,我国台湾的一项涉及1196名孕妇的12项关于益生菌对孕妇血糖水平影响的随机对照试验的荟萃分析表明,益生菌可以显著降低空腹血糖和胰岛素水平以及胰岛素抵抗,但是仅仅适用于没有妊娠糖尿病的孕妇。
但是,2020年,波兰的一项类似的荟萃分析发现了相反的结果,即补充益生菌对血糖控制具有积极作用,从而降低血糖水平、胰岛素水平和胰岛素抵抗指数,但仅在妊娠糖尿病孕妇中。
同样,我国中南大学的一项涉及719名参与者的11项随机对照试验的荟萃分析发现,益生菌对妊娠糖尿病孕妇具有积极影响。补充益生菌可以改善空腹血糖、空腹血清胰岛素、胰岛素抵抗、甘油三酯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
总的来说,多项研究表明,益生菌可以通过平衡异常的肠道菌群,促进肠道屏障功能的修复,调节炎症和能量摄取,有潜力帮助预防或改善宿主代谢紊乱。
改善母乳菌群、预防哺乳期乳腺炎
曾经,母乳中的细菌被认为是导致母乳变质、乳腺炎和疾病转移的原因。21世纪初的一些研究发现,母乳中含有自己特定的菌群,这也是母乳喂养婴儿肠道中发现的大多数细菌的来源,包括肠道相关的专性厌氧菌。
此外,越来越多的研究支持母乳菌群会影响婴儿健康。母乳中细菌的起源仍然未知,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实验证据最终证明它们的起源。哺乳前的乳腺菌群可能是母乳菌群的初始种子;母亲皮肤、婴儿口腔和母亲胃肠道的菌群也可能通过某些途径进入母乳中。母乳中最常见的细菌包括葡萄球菌、链球菌、丙酸杆菌和棒状杆菌。此外,母乳中含有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等有益细菌,这对婴儿肠道菌群的建立和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有许多因素会影响母乳菌群的组成,哺乳性乳腺炎是深刻影响母乳菌群的因素之一,这是由于乳汁淤积和感染所导致的乳腺炎症。乳腺炎的发生可以解释为母乳菌群的失调,一个物种的过度生长导致细菌多样性的减少,伴随着耐氧细菌的显著富集和专性厌氧菌的减少。由乳腺炎所引起的乳腺菌群的特征性变化包括细菌多样性的丧失、耐氧菌的富集和专性厌氧菌的减少、条件致病菌的数量增加以及生物膜相关基因的存在。因此,通常形成生物膜的细菌在狭窄的乳导管中过度生长,导致乳汁流动受阻和乳汁滞留,最终导致炎症。
乳腺炎根据临床表现可分为临床型乳腺炎和亚临床型乳腺炎,根据病程可分为急性乳腺炎、亚急性肉芽肿性乳腺炎、复发性乳腺炎和慢性乳腺炎。每一个病程中,都有一些特征性的细菌物种占优势,例如,急性乳腺炎中的金黄色葡萄球菌,亚急性乳腺炎中的表皮葡萄球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
抗生素是乳腺炎最常见的治疗方法,但由于生物膜形成细菌的抗生素耐药性,治疗经常不成功。此外,抗生素治疗是黏膜表面(包括哺乳期的乳腺)菌群失调的主要驱动因素之一,导致细菌多样性减少,乳酸杆菌和双歧杆菌等有益细菌的数量降低。事实上,围产期使用抗生素也是乳腺炎发生的一个危险因素。因此,需要更有效的治疗方法来替代抗生素。尽管益生菌和细菌素仍在实验阶段,但它们是最有前途的乳腺炎非药物治疗策略。益生菌干预也可能有助于预防乳腺炎的发生。
西班牙有几项随机对照研究评估了益生菌预防或治疗乳腺炎的效果,所使用的益生菌菌株包括唾液乳杆菌CECT5713、格氏乳杆菌CECT5714、发酵乳杆菌CECT5716和唾液乳杆菌PS2。所有研究都显示了益生菌对治疗和/或预防乳腺炎的有益作用。
益生菌预防乳腺炎的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微生物-微生物相互作用直接产生影响,这可能是通过调节母乳菌群或通过与定植病原体直接相互作用。益生菌可以抑制引起乳腺炎的病原体的粘附和生长。值得注意的是,为了阻止潜在细菌病原体的粘附和抑制其生长,乳腺中必须有益生菌的存在。事实上,孕妇在怀孕和哺乳期间补充的益生菌可以转移到母乳中,影响母乳菌群。
益生菌在乳腺中的另一种有益作用可能是增强上皮屏障功能,然而,证明这一机制的研究非常缺乏。2021年,中国农业大学的一项研究填补了这一空白。大肠杆菌是一种常见的乳腺炎病原体,可以破坏哺乳动物的血乳屏障。在体外培养的奶牛乳腺上皮细胞中,干酪乳杆菌可以显著抑制大肠杆菌的细胞黏附,减轻细胞桥粒损伤,增加紧密连接蛋白的表达;在大肠杆菌诱导的小鼠乳腺炎模型中,干酪乳杆菌可以通过增加紧密连接蛋白的表达,显著降低小鼠乳腺组织的损伤和组织学评分。
通过与免疫细胞相互作用来调节免疫系统,也可能是益生菌预防和治疗乳腺炎的重要途径。不同的益生菌菌株可通过限制炎性小体的活性、诱导自噬作用、调节脂多糖诱导的炎症反应、降低某些促炎细胞因子的表达和限制有害的炎症反应来调节细胞免疫应答或系统免疫反应。
预防产后抑郁症
围产期抑郁症可根据其发病时间进行划分,怀孕期间出现的抑郁症称为产前抑郁症,而分娩后出现的抑郁症称为产后抑郁症。产前抑郁症和产后抑郁症的发病率分别为1.6%和5.7%,据报道,产后首次出现抑郁症的比例高达18%。围产期抑郁症的确切原因尚不清楚,许多不同的生物学和心理学模型都试图解释抑郁症的原因。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是肠道菌群和肠脑轴。
肠道菌群失调是抑郁症的一个常见特征,抑郁症患者的肠道细菌组成与健康对照者明显不同。许多研究也发现,某些益生菌在抑郁症的替代治疗中具有极大的前景,人们也因此提出了“益心菌(psychobiotics)”的概念,也就是摄入足够数量,能够对宿主的精神健康产生积极影响的活性微生物。
在针对不同人群的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研究中,有数十项研究表明益生菌对抑郁、焦虑症状具有积极影响,然而,关于孕妇和哺乳期妇女心理健康的对照临床研究还很少。新西兰的一项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试验中,研究人员让一些可能生出有哮喘、花粉热或湿疹高风险的孩子的孕妇(因为自身或孩子父亲有哮喘、花粉热或湿疹史且需要药物治疗)从怀孕第14-16周开始到分娩后6个月补充鼠李糖乳杆菌的HN001,本是为了观察对后代12个月内出现湿疹的影响,顺带在产后6个月和12个月对母亲的心理健康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发现,补充鼠李糖乳杆菌HN001的孕妇在产后期间的抑郁和焦虑得分显著较低。然而,遗憾的是,其它几项并未发现益生菌对孕妇围产期抑郁症的有益作用。
益生菌可能通过多种机制发挥抗抑郁活性,比如:增加盲肠中短链脂肪酸的含量以刺激迷走神经;改变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的活性,使皮质酮水平正常化;影响色氨酸代谢和5-羟色胺的产生;抗氧化活性;调节γ-氨基丁酸(GABA)的活性;合成多种神经活性化合物,比如GABA、5-羟色胺、多巴胺、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和组胺。
此外,益生菌产生的大量生物活性成分以及益生菌菌体的组成部分也可能参与益生菌的抗抑郁机制。例如,来自植物乳杆菌的胞外囊泡可以增加海马神经元中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的表达,并在小鼠中产生抗抑郁样作用。益生菌的作用模式不仅取决于一个分子,还取决于特定菌株分泌的代谢物的总量。
总结
孕妇健康对未来孩子的健康至关重要,很多关注怀孕和哺乳期间是否可以补充益生菌,事实上,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孕妇在怀孕和哺乳期间补充益生菌不仅可以有效地预防围产期某些疾病和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比如阴道感染、孕期便秘、妊娠糖尿病、哺乳期乳腺炎、产后抑郁症以及胎膜早破和早产等等,还可以减少未来儿童健康问题的发生,比如婴儿肠绞痛和过敏。
值得注意的是,益生菌的干预效果取决于自身的某些特征,比如是否存在各种可能改变新陈代谢的疾病、补充剂和药物的摄入甚至遗传因素等等。对于孕妇和哺乳期妇女,怀孕和哺乳期间的许多生理变化可能导致对益生菌治疗产生不同的生理反应。孕期的饮食也会深刻地影响孕妇的肠道菌群,肠道菌群的组成也可能会影响营养物质的生物利用度,从而影响宿主的营养状况和代谢,这些也都可能影响益生菌的干预效果。当然,补充益生菌的种类和剂量、补充时间长短以及开始补充时的孕龄等等也会导致结果。
准妈妈们在使用药物方面通常都很谨慎,担心对宝宝的健康产生影响,目前没有关于孕期和哺乳期补充益生菌发生不良反应的报道,所以有什么可犹豫的呢,尝试一下或许有惊喜,还可能让孩子的健康真正赢在起跑线上。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中国益生菌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版权声明
1.本站部分转载的文章非原创,其版权和文责属于原作者。2.本网所有转载文章、链接及图片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对可以提供充分证据的侵权信息,bio149将在确认后12小时内删除。3.欢迎用户投递原创文章至86371366@qq.com,经审核后发布到首页,其版权和文责属于投递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