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农业大学“乳品生物技术与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首页 > 实验室 > 实验室新闻 > 文章详情

内蒙古自治区一流学科:内蒙古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

时间:2023-10-07 来源: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政务新媒体“内蒙古教育发布” 作者:见文章底部 浏览次数:8620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重要论述,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大学和优势学科,经自治区政府批准,自治区教育厅、财政厅、发展改革委公布了第二轮自治区“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自治区教育厅现推出“一流学科”专栏,以展示各入选学科在服务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方面的建设成效,引领带动全区高校围绕自治区“两件大事”特色发展,提速发展。


历史沿革


1988年内蒙古农牧学院创建了农畜产品贮藏与加工专业,即为内蒙古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前身。1998年该专业获批硕士学位授权点、2005年获批博士学位授权点、2007年被确定为自治区重点学科、2011年晋升为一级学科、2017年列入自治区“双一流”建设学科、2019年获得博士后流动站、2023年列入自治区一流拔尖培育学科。学科依托的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2019年入选国家“双一流”本科建设示范点,2022年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自治区唯一通过认证的食品科学与工程类专业。

1.jpg

研究方向


学科基于“一带一路”和“乡村振兴”国家战略,围绕国家重要农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的重大战略任务,维护模范自治区崇高荣誉,不断探索食品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产业发展和社会服务与国际交流等新途径,已经形成乳品工程、肉品科学与技术、乳酸菌资源开发利用、特色农产品工程四个稳定的学科研究方向。


师资团队

学科现有博士生导师23人、硕士生导师45人,其中“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人,国家“万人计划”科技领军人才1人、全国先进工作者1人、何梁何利科技创新奖获得者1人、全国创新争先奖获得者1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1人、全国农业科研杰出人才1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3人、国家现代农业体系岗位科学家2人、内蒙古科学技术特别贡献奖1人,内蒙古区杰出人才奖获得者1人,内蒙古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1人、 “草原英才”13人、自治区优秀科技工作者5人、自治区“新世纪321人才工程”人选8人,全国政协委员2人、自治区人大代表1人、自治区政协委员1人。入选全国专业技术人才先进集体、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教育部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农业农村部杰出人才创新团队发展计划、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等各1支,自治区草原英才创新团队和高等学校创新团队各3支。

2.png

3.jpg

科研平台


现有用房12000 m2、仪器设备总值1.5亿元,拥有19个省部级以上创新平台和2个联合实验室。

4.jpg

人才培养


在校研究生619人,博士生104名、硕士生515名。“十三五”以来,获批自治区教育教学改革项目25项,获得国家一流课程1门,出版教材12部,获得自治区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建设自治区级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3个、教育部科技小院3个、实践教学基地64个。研究生获批科创基金项目13项,发表学术论文545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5项,获得自治区优秀学位论文25篇、自治区桃李之星1人,荣获全国“互联网+”等省部级以上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奖项22项。毕业生就职于伊利集团、蒙牛乳业、中粮集团、海南大学、中国科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等产学研机构,担任企业高管、研发总监,获得国家优秀青年基金、入选“长江学者”青年学者等。

5.jpg

6.jpg

科学研究


“十三五”以来,承担科研任务248项,其中纵向科研任务187项共1.7亿元、横向科研任务61项共3720万元,包括国家重点研发计划5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0项、自治区重大专项3项;在《Nature microbiology》等中国科学院一区期刊发表论文114篇、EI收录论文234篇;出版专著5部;授权发明专利89项;获得教育部技术发明一等奖、内蒙古科技进步一等奖、吉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内蒙古青年科技创新奖、神农中华农业科技奖等科技奖励7项。

7.jpg

乳品工程:立足自治区乳品资源禀赋和产业优势,着眼奶业发展趋势,建立人工智能、大数据、三维基因组等新技术引领的菌种高效精准筛选技术、高活性乳酸菌发酵剂和活性代谢产物以及功能性乳制品多元化的加工技术体系,研制出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突破乳酸菌制剂活性低、稳定性差等加工技术瓶颈,打破国外技术和产品垄断。


肉品科学与技术:以保障草原牛羊肉产业提质增效为目标,开展牛羊肉宰后生理变化、品质调控、肉品安全和肉制品精深加工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致力于解析草原特色牛羊肉品质形成机理,创建草原牛羊肉品质评价、冷藏保鲜、精深加工和副产物综合利用技术体系,着力解决现代肉制品工业中加工技术瓶颈。


乳酸菌资源开发利用:历经34年,从全球6大洲30个国家,采集自然发酵乳制品样品,建成全球最大、种类最全的原创性乳酸菌种质资源库,入选首批国家农业微生物种质资源库。国际上率先启动“乳酸菌万株基因组计划”,建成了全球最大的乳酸菌基因组数据库。建立基于人工智能和肠道微生物作用的益生乳酸菌精准筛选技术,筛选出优良益生乳酸菌104株,其中专利菌株干酪乳杆菌Zhang等已成功应用全国乳制品企业。


特色农产品工程:以评价原料加工特性与产品品质之间的关系为基础,应用超微粉碎、超高压、挤压膨化、生物发酵及生物酶解等高新技术,形成了特色农产品风味改良及活性物质稳态保持精深加工技术、燕麦荞麦等杂粮食品品质提升关键技术、副产物高值化功能性产品研发关键技术,创制了自主知识产权的系列产品、技术规程及产品标准,拓展了玉米、燕麦、荞麦及马铃薯等特色农产品加工利用途径。


社会服务

学科围绕特色优势,坚持以社会服务催化科学研究,提高学科层次,初步形成了 “立足内蒙古、服务西部、面向全国、走向世界”的社会服务格局。


在内蒙古、西藏、新疆等6个地区建立乳制品、肉制品、农产品加工技术示范点30个,制修订食品安全标准24项,革新工艺技术、规范操作流程,培训牧民5000余人次。2021年牵头组建了由74家企事业单位参与的内蒙古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产学研董事会,共协同承担20项自治区级科研任务,经费2870万元。“十三五”以来,8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原创性菌株在科拓生物、蒙牛乳业、华润江中、完美公司、三主粮等企业实现科技转化3418万元。其中,科拓生物全面吸收转化了益生菌技术成果,于2020年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成为中国益生菌产业“第一股”(股票代码300858)。挂靠本学科的国际学会1个、国家二级和省级学会3个,担任国家和自治区相关机构技术委员会专家29人次;承办商务部援外培训班6期,培训30多个国家207名学员。

8.jpg

未来,学科将继续坚定坚决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交给内蒙古的五大任务,以学科建设为引领,以内蒙古农业大学乳业学院建设为契机,凝心聚力,推动农牧业转型和高质量发展,为建设量大质优的国家重要农畜产品生产基地而奋斗。

来源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

编辑:赵柏暄

校审:包革命 席东民 郝文婷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中国益生菌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版权声明

1.本站部分转载的文章非原创,其版权和文责属于原作者。2.本网所有转载文章、链接及图片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对可以提供充分证据的侵权信息,bio149将在确认后12小时内删除。3.欢迎用户投递原创文章至86371366@qq.com,经审核后发布到首页,其版权和文责属于投递者。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