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拓生物

首页 > 科拓生物 > 最新研究 > 文章详情

乳双歧杆菌Probio-M8对免疫抑制模型大鼠免疫功能的影响

时间:2021-01-19 来源:科拓研发 作者:bio149 浏览次数:25892
5a30e0131016f6a0494289e4d762f84.jpg


乳双歧杆菌Probio-M8作为一株分离自健康妇女母乳中的益生菌,经多年研究,发现其可以改善高果糖引起的高尿酸;缓解哮喘;缓解便秘、焦虑;辅助治疗冠心病和帕金森等。与此同时,对于乳双歧杆菌Probio-M8在免疫方面的作用也开展了一系列研究。本研究通过对免疫抑制大鼠模型灌服乳双歧杆菌Probio-M8并分析各项结果,来探讨其对宿主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应答的调控作用。


实验设计


实验详情


1.实验对象

选取雌雄均等的大鼠共50只(体重180±20克),随机分为五组(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低剂量益生菌组,中剂量益生菌组和高剂量益生菌组),每组10只。


2.实验过程

首先所有大鼠需先饲喂6天乳双歧杆菌Probio-M8以进行适应。7天后,除空白对照组,其余四组大鼠每日注射环磷酰胺(CTX40mg/kg并连续3天,建立免疫功能抑制模型。三个益生菌组大鼠则给予不同量的益生菌进行干预,低剂量组为1x108 CFU/天,中剂量组为1x109 CFU/天,高剂量组为1x1010 CFU/天。


3.检测方法

对各组大鼠全血淋巴细胞亚群百分比,T淋巴细胞转化增殖活性,血清IgAIgGIL-2IL-6IFN-γTNF-α水平进行检测。



实验结果


01

全血淋巴细胞亚群百分比



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模型对照组全血CD3+T淋巴细胞、CD4+T淋巴细胞、CD8+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和NK细胞百分比明显下降(P<0.05),说明经过环磷酰胺处理后模型对照组大鼠免疫功能得到了抑制。与模型对照组相比,高剂量益生菌组大鼠全血CD3+T淋巴细胞、CD4+T淋巴细胞和CD8+T淋巴细胞百分比明显升高(P<0.01),而对于中低剂量益生菌组大鼠全血CD3+T淋巴细胞、CD4+T淋巴细胞和CD8+T淋巴细胞百分比升高不显著。与模型对照组相比,高中剂量组大鼠全血B淋巴细胞百分比明显升高(P<0.05),而低剂量组变化不明显。与模型对照组相比,高剂量组大鼠全血NK细胞百分比明显升高(P<0.01),而中低剂量组变化不明显(表1)。


机体细胞免疫由T淋巴细胞介导,体液免疫由B淋巴细胞介导,而非特异性免疫则由NK细胞等介导。这表明乳双歧杆菌Probio-M8可以通过提高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和固有免疫应答作用来增强机体免疫调节能力。

表1.jpg


02

T淋巴细胞转化增殖能力



T淋巴细胞转化增殖实验是基于淋巴细胞对有丝分裂原的反应性,淋巴细胞转化增殖能力的强弱,在一定程度上代表淋巴细胞对外来抗原刺激反应的强弱,淋巴细胞只有成熟转化才能发挥效应,可以反映免疫细胞功能。实验发现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模型对照组大鼠淋巴细胞转化增殖活性明显降低(P<0.01)。与模型对照组相比,高中剂量组大鼠T淋巴细胞转化增殖活性均显著升高(P<0.01)(表2)。


这表明经过乳双歧杆菌Probio-M8处理后,受到免疫抑制的大鼠T淋巴细胞转化增殖能力得到了恢复。


表2.jpg


03

免疫球蛋白&血清指标


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模型对照组大鼠中IgAIgG水平显著下降(P<0.01);与模型对照组相比,高中剂量组大鼠血清IgAIgG水平均显著升高(P<0.01),而低剂量组免疫球蛋白含量变化不明显。

 

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模型对照组大鼠血清细胞因子IL-2IL-6TNF-αTNF-γ水平显著下降(P<0.01);与模型对照组相比,高中剂量组大鼠血清细胞因子IL-2IL-6TNF-αTNF-γ水平显著升高(P<0.01);而对于低剂量组则是血清细胞因子IL-2IFN-γ水平有所升高(P<0.05)(表3)。

 

模型对照组大鼠免疫球蛋白和细胞因子表达都受到了抑制,从而使B淋巴细胞及Th1细胞、Th2细胞产生的IgAIgGIL-2IL-6等细胞因子减少,免疫应答减弱。通过乳双歧杆菌Probio-M8处理后,大鼠血清中IgAIgGIL-2IL-6IFN-γTNF-α水平升高,这表明乳双歧杆菌Probio-M8可以通过促进B淋巴细胞、T淋巴细胞分泌免疫球蛋白以及Th1细胞和Th2细胞因子从而提高免疫抑制模型大鼠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功能。


表3.jpg


实验结论

乳双歧杆菌Probio-M8可以提高免疫抑制模型大鼠的淋巴细胞百分比、T淋巴细胞转化增殖能力以及提高血清中IgAIgGIL-2IL-6IFN-γTNF-α含量,从而改善细胞免疫、体液免疫以及固有免疫的应答调控,同时对于免疫抑制下大鼠的免疫调节有一定促进作用。


文章已发表于: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2020, 46(3):582-588

025bfa883b6215b0ba6c4f499ae9de4.jpg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中国益生菌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版权声明

1.本站部分转载的文章非原创,其版权和文责属于原作者。2.本网所有转载文章、链接及图片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对可以提供充分证据的侵权信息,bio149将在确认后12小时内删除。3.欢迎用户投递原创文章至86371366@qq.com,经审核后发布到首页,其版权和文责属于投递者。

返回列表